猜你想搜 换一换
热门搜索
一、学校概况
贵阳市民族中学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南段,国家级湿地公园花溪十里河滩中段,毗邻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进入贵阳市文化旅游中心花溪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贵阳市民族中学始建于1980年,现隶属于贵阳市教育局,全国示范性民族高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贵阳市唯一的一所市属民族中学。建校三十多年来,贵阳市民族中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同时还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为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成功承办了贵州省第四届民族高中校长论坛,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省内外民族中学中享有盛誉。1996年,原国家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引进日本1.15亿日元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援助,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办学条件和办学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十多年来,中央部委、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对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发展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在2008年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划拨经费1.458亿元陆续投入学校改扩建工程,为贵阳市民族中学2010年6月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上层次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期间,时任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先生在百忙之中听取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办学情况和申示工作的汇报后,对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
贵阳市民族中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近2024人,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学生共 800余 人。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44人,高、中级教师占高中教师总数的73%。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研究生10人。
我校历史沿革:
1978年——1980年 建校
1980年——1984年 花溪民族学校
1984年——1998年 花溪民族中学
1998年——2001年 贵阳市花溪民族中学
2001年——至今 贵阳市民族中学
二、立足素质教育本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此,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注重学校文化品味提升,靠文化育人,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使全校师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实现文化的认同,在认同中实现文化的自信,在自信中实现文化的自觉。
自 2010年我校新班子到任以来,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这一办学目标,完善了廉政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民族文化、生活文化、环境文化、学习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等一系列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工作,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在 “民族知识”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中学生领导力”、“学生创新力培养”、“民族文化研究”等校本课程,使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齐头并进,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向高一级院校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同时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2010年3月,为寻找打破“应试教育”固有理念的突破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老师们不自信的质疑声中,我主持和指导学校开始启动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对老师和学生开展通识培训,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定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2011年,我校首次参加贵州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实现我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零的突破,这一突破,全校师生受到极大鼓舞,在创新中找到了自信;2012年3月参加贵州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其中“垃圾分一分 贵阳美十分”被推荐参加全国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2013年3月参加贵州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其中有两个课题被推荐参加今年7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年参加创新大赛来共获省级以上奖项28个,其中全国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2010年10月,我们参与全国高中专业委员会引领下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题研究,将“中学生领导力”开发为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课,每两周1节。采取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班的建设、自主选择项目和指导教师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在全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2011年8月有5名学生通过四轮海选,代表学校参加在北京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附中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并在全国遴选出的72支名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学校获二等奖1个,项目获三等奖一个;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和北京101中学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再获佳绩,学校获二等奖,项目获二等奖。其中,《叩问果落村的明天—贵阳市花溪区果落村教育现状调查》的课题,学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修建果落村村级公路方便学生上学”的建议,得到地方政府的采纳,2012年6月该路已建成,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该课题的成功,学生不仅达到了课题研究本身的目的,而且超越了课题研究本身,它的社会效应已经凸显。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学生不但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而且能联系生活、关注民生、奉献社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统筹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12年3月,在全省第二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有8项获奖,省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其中一个针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垃圾分一分,贵阳美十分》被推荐进入全国大赛,8月在银川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7月我校学生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再获二等奖。
三年来,学生参与研究的项目和课题达216个,《叩问果落村的明天—贵阳市花溪区果落村教育现状调查》项目被评为“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十大优秀项目之一,目前,已结集成书即将出版。
通过立足素质教育本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实现了学校教育使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传承走向创新的发展之路。
三、明确办学任务,理清办学思路
校训:修德讲学,笃信弘毅
校风:团结拼搏
教风:博学高效
学风:勤奋惜时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升学考试竞争激烈,形成了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应付各种考试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一时间,升学指标几乎成了高中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任务,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成为政府考核、社会评价、家长认可一所高中学校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于是乎,狠抓高考升学率一时间成为高中阶段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和唯一目标。
那么,高中阶段的办学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年来,我们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明确高中阶段学校的目标是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普通高中办学,向高一级院校输送优秀人才责无旁贷,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应尽的责任。高考质量历来是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这并不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不抓高考,没有今天,但只抓高考,没有明天。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课改,强化养成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生态文明学校,学校整体工作才能得到稳步发展。因此,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办学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二是立足素质教育本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和建设者,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贵阳市民族中学由于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积淀薄弱、远离中心城区、生源构成主要来自于“三县一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客观原因,与市直属的各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相比具有很大差距,如何尽快缩小差距,成了我和班子成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梳理,积聚全校师生的智慧,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思路:“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凸显民族特色、体现生态理念”,从而形成鲜明的“扬民族文化,重现代教育”的办学特色。
为此,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办学定位是:
办学目标:办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使之成为贵阳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办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具有示范作用、享有良好声誉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民族高级中学。
办学任务: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和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就事业铺路。
四、传承民族文化,凸显特色发展
作为普通民族中学,如何使师生在办学过程中找到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我们立足在“民族”二字上做文章。我校始终秉承“扬民族文化,重现代教育”的办学特色,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深刻内涵,体现民族团结的精髓,使民族文化植根于课程文化,融入于生活文化,渗透与活动文化,展示于环境文化。开设校本课程“民族知识”,建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文化墙,出台《民族特色班实施方案》,以各民族名称命名每一个班级,实行每班双名制,深入研究各民族文化,高中三年,每一名学生至少研究三个少数民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凸显民族特色、体现生态理念”的办学思路为指导思想,为让学生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找寻自信与自觉,利用各空置区域赋予其文化功能,分别设置学生书吧、文化沙龙长廊及休闲读书区,让学生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读书,可以有书读;我们还利用民族中学的优势,积极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珍珠球、蹴球、板鞋等传统体育项目和芦笙舞、芒筒舞等传统民间舞蹈已成为我校“阳光一小时”的主要活动内容;为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风俗需求,我们在食堂专门开设清真餐窗口。通过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情结的升华、民族习俗的尊重、民族和谐的构建。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重现代教育”中“现代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不仅仅是硬件上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软件上的现代化,它应该包含实施现代教育的理念、手段、条件、途径、方法、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以促进人人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以课程实施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学生领导力和创新力开发为突破、以学生学习力和思维力提升为目的,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的《中学生领导力》课程开发、创新课题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其根本是学生学习力、思维力的开发和提升,而学习力的核心是思维与创新,正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
五、加强班子建设,培育教师队伍
加强学习和宣传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通过干部学习讨论,全校教职工集中学习、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提高了“四项监督制度”在干部职工中的知晓率,做到了“四项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领导干部精通、一般干部熟知、广大群众知晓,落实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干部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干群关系和谐,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大家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班子成员注重发挥表率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加强班子的建设和培养,练就一支政治过硬、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脚踏实地的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一项工作,带出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把关心教师工作、生活,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上、每一个细节上,我们在教师的工作上严格要求,在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生活上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
自2010年以来,我们坚持抓了以下工作:
1.学校加强了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教师良好形象。组织教师以学习教育法规为根本,以格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三创一办”为契机,培养教师具有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文明意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加强师德考核,评先选优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学习和开展师德活动,全校教职工树立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并充分发挥好党员、骨干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每年均有专题讲座,骨干教师在全校上公开课、示范课、推广课,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提升教师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与教研活动。坚持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开好每学年的校内教育教学研讨会,推选教学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在大会上与教师们分享教育教学心得。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开拓眼界,扩大视野。其中出国参观交流培训学习回来的7名教师与全校教师分享了学习培训的心得,使学习培训工作得以延伸和发挥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进行了考核,让教师多利用优质资源有效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强化教研组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每月由学校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坚持高考学科教师每年进行高考试题考试,促进教师钻研高考试题,提高了高考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战性、有效性。
3.关心教师生活,积极为教师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常说,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每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刻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因此,作为校长,关心教师、关爱教师,为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优质舒心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实际工作中,我和班子成员除了勤政廉政、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外,还时刻把关心关爱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作为己任。为给老师们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提供舒缓压力的场所,我们专门开设了教师咖吧,每天开放,免费为教师提供咖啡、茶点,为教师们交流提供一个温馨平台;教职员工生病住院抑或亲属过世,我和班子成员只要能抽身,一定会亲自到场看望和慰问;每年春节来临,我均要给每位教职员工亲自写一张贺卡表示问候。对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我们坚持了“老带青”、“老带新”工程,为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对老教师,我们在安排工作和布置任务时,考虑其身体状况尽可能地照顾。通过这些工作,我校干群关系拉近了,密切了,和谐了,教师队伍稳定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全校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良好工作氛围。让我们自豪的正是全体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才有了学校今天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大好局面。
六、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让学生参与中国博彩平台排名,2012年学校成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团”,助理团定期与校长交流,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也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目标、思路和要求。“学生校长助理团”的成立,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校成立了13个学生社团,其中有9个是艺术社团。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在自2011年开始,进一步深化了“体育艺术2+1”工作。提出保证时间、保证辅导人员、保证活动质量的要求。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和下午室外活动时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即使到了高三,我校仍然开音乐课和体育课,开展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珍珠球比赛、板鞋比赛、拔河比赛、摄影比赛、地画比赛、书画比赛以及综合运动会等等,我们因地制宜的选择了相应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和艺术活动项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党的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三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任学校领导班子奠定的基础上,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通过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学校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以优秀的教师、优良的教学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报考我校。我校2009级2012届高三毕业生高考入出口评价指标,一本翻了三倍,二本翻了一番。
七、荣誉称号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员单位”、“贵州省校园网络新天地”、“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贵阳市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贵阳市先进职工之家”、“贵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贵阳市巾帼文明岗” “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贵阳市民族中学将继续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创造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